今天读到了有关专注力学习方面的知识,讲述了我们的学习有两种不同的方式:第一个就是意识想法(也称专注模式),第二个就是潜意识想法(发散模式)。两种不同的思考模式对应着我们大脑不同的工作方式。这里我就借用一些拍摄的例子列举:我们都知道普通的单反相机有不同的镜头,根据不同的焦距可以分为以下这几种:广角、标准、以及长焦镜头。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就比较细节,比如我们要拍摄树上的一只鸟,在长焦镜头下,其他的都会被压缩,我们可以得到清晰的小鸟照片,并且画面的大小就只会容纳鸟的轮廓,专注于一只鸟的美丽。而与之相反的就是用广角镜头拍摄,在这个镜头下,照片的大小不在局限于树上的小鸟,树枝,树叶,树上的花,果子都会展示在照片中,范围更广,内容更多。我们可以在一张照片里随意裁剪出不同构图的照片,用发散思维处理照片,有可能会有不一样的“新收获”。我们要做的就是先用“专注想法”学习处理问题,跳出舒适区,避开困难区,处在拉伸区。适当使用“发散想法”思考问题,也许还有不一样的意外之喜。
我们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,了解出自己的可以最大化接收知识的“拉伸区”。以前常听说一句老话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。现在看,也不尽然。请问现在立刻背诵下《小石潭记》,又有几个人可以立马的背诵出来,听说读写的读书方式只是“被动学习”,是大脑存储记忆最快也是最直接的方式。但是若干年后,学习的内容又留下了多少?简直尴尬至极,倘如我们记忆的时候添加上自己的思想,想象一下身临其境,好像是自己在现场经历过的一样,那么记忆也许会更深刻些。知识是死的,人是活的,学到的知识我们要举一反三,活学活用,才能真正变成我们的东西。
最后附上,《小石潭记》的原文
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(huáng)竹,闻水声,如鸣佩(pèi)环,心乐(lè)之。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冽(liè)。全石以为底,近岸,卷(quán )石底以出,为坻(chí),为屿(yǔ),为嵁(kān),为岩。青树翠蔓(màn),蒙络(luò)摇缀(zhuì),参(cēn)差(cī)披拂。
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若空游无所依。日光下澈(chè),影布石上,佁(yǐ)然不动;俶(chù)尔远逝,往来翕(xī)忽,似与游者相乐。
潭西南而望,斗(dǒu)折(zhé)蛇行,明灭可见。其岸势犬牙差(cī)互,不可知其源。
坐潭上,四面竹树环合,寂寥(liáo)无人,凄神寒骨,悄(qiǎo)怆(chuàng)幽邃(suì )。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
同游者:吴武陵,龚(gōng )古,余弟宗玄。隶(lì)而从者,崔氏二小生:曰(yuē)恕己,曰奉壹(yī)。